为深入研究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积极探索促进研究生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路径,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艺术学院于5月7日下午召开全院研究生导师促就业专题会议。艺术学院、艺术学院(威海)院长安宁、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伟、李勇、副院长姚榕华、孔南、院长助理张爱红、刘迎新和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朱伟主持。

会议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勇围绕 2025 届研究生就业工作展开系统汇报。他以详实数据呈现当前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进展动态,明确各关键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详细解读学院创新推出的 “恩师护航计划”(研究生导师版本)实施方案,同时公布学院领导班子针对 2025 届毕业生建立的就业工作包联制分工细则。李勇表示,研究生导师在与毕业生的谈心谈话及就业指导过程中,需着重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一方面要鼓励毕业生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在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要倡导 “先就业再择业” 的务实理念,帮助毕业生打破思想桎梏,抢抓就业机遇,以积极姿态迈出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艺术学院精心开展学院领导班子包联制促就业工作制度,负责包联美术系、音乐系、艺术理论系的副院长姚榕华、孔南、院长助理张爱红、刘迎新分别对各自所包联的系、教研室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动态、就业进展和下⼀步的就业举措和就业⽬标进⾏了汇报和分析。
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伟在会上强调,研究生就业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更与学院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希望各位研究生导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研究生树立科学、理性、务实的就业观念。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 “一对一” 精准帮扶的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职业规划、求职指导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努力整合各方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
会议最后,院长安宁立足学院长远发展战略,深入剖析研究生就业工作对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他表示,研究生就业质量既是衡量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高度的标尺,更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直观体现,学院将始终把就业工作置于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构建起 “全程化、精准化、个性化” 的就业服务体系。他要求全体研究生导师要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学术道路与职业发展双重引路人的关键作用,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悉心指导,更要在就业指导中主动担当,通过职业规划引导、行业资源对接、实践能力培养等多元路径,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明晰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共同为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持续提升学院社会美誉度不懈努力。

此次研究生导师促就业专题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锚定清晰航向。会议不仅搭建起导师群体深度交流、经验互鉴的高效平台,更通过凝聚共识、协同发力,构筑起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的坚实架构。艺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创新育人模式,努力实现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新跨越。